裕安区: 打造特色灌溉体系 保障农业用水需求-欧洲杯网络平台

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裕安区水利局 王旭 发布时间:2024-05-16 10:12
字号:

裕安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,大别山北麓,区内地貌南部低山区,中部丘陵区,淠河、汲河两岸属于湾畈区,面积1926平方公里。特殊的地理位置,使全区丘陵地带常年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扰。近年来,裕安区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,全区农业灌溉“长藤结瓜”体系,逐步形成完善,为全区粮食安全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。

裕安区属于淠史杭灌区的核心区,区内有淠河灌区和史和灌区。灌区有总干渠、干渠、分干渠、支渠、分支渠、斗渠、毛渠七级灌溉渠道,这些渠道就是“藤”;依托这些藤修建的小水库、当家塘,就是“瓜”。灌区的水,通过各级渠道,输送到小水库、当家塘中,再通过小水库、当家塘,灌溉农田,当地群众称这种灌溉模式为“长藤结瓜”。

裕安区史河灌区,灌溉农田41万亩;有汲东干渠一条,在区内长54公里;清凉寺分干渠一条,长30.5公里;支渠以上骨干渠道22条,长269.2公里;分支渠、斗渠、毛渠1000多条,长2000多公里;裕安区淠河灌区,灌溉农田14万亩;在区内有淠河总干渠一条,长23.3公里,灌溉农田14万亩。裕安区从淠河总干渠直接引水的有金杯支渠、张寿支渠、四望山支渠、宝丰寺电灌支渠四条,长100多公里。

依托灌区七级渠系,裕安区已建成小水库175座,总库容5300万方,灌溉农田16万亩;各类小塘坝1.3万座,蓄水1.1亿方,灌溉农田15万亩。

这些水库、塘坝可以拦截地面雨水、径流,也可以利用灌区的余水、尾水,补充水源。灌区的水,通过各级渠道,输送到小水库、当家塘中,再灌溉到农田里,解决了农业灌溉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。在非灌区及灌区尾稍,农业用水从淠河、汲河等区内中小河流提水灌溉,全区现有提水灌溉站130座,机泵167台套,装机9502千瓦,设计灌溉面积29.47万亩。得益于这些灌溉体系,裕安区成功应对2019年、2021年较大干旱。2023年,全区自流灌溉得到80%以上,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.536,保障了全区90万亩水稻用水需求。

标签:
关联信息